English

感悟科赫

1998-09-03 来源:光明日报 耿 纯 我有话说

8月24日晚,北京音乐厅有科赫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,便饶有兴趣地打道音乐厅,去拜访一下这位来自德国的以训练严格著称的指挥家奥拉夫·科赫。

离演出还有40分钟,我来到科赫的休息室外,由于是事先安排好的采访,所以科赫先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。

现年66岁的科赫先生1949年开始执棒,至今已有近50年的指挥生涯。从1994年起,曾先后四次来中国指挥演出。

当我问起他对中国交响乐团的印象时,他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乐团,每位艺术家都很和善。这似乎是在证实严厉与友善之间的反差。当我问起他训练乐队十分严厉的问题时,科赫先生所答非所问地说起了他对音乐的追求,说起了他漫长的指挥生涯。随后,科赫的话锋一转,直截了当地说道:“我对音乐的要求是严格的。对于音乐,我不会仅仅做一半的事情,我会努力把它做好,哪怕是要花一两年的时间。我对这个乐团的印象不错,只不过我说话时的速度快了一点儿,声音大了一点儿,这是我的个性。”大概这就是科赫先生“严厉”的初衷。

当我提到德国是一个交响乐大国,作为一名德国的著名指挥,可否对中国交响乐团的发展进一言时,科赫先生说:“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发达的时代,借助大量的CD唱片,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。中国交响乐团与欧洲交响乐团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距。指挥中国交响乐团,也没有指挥一个几千里之外的乐团的感觉。”听完了科赫先生的一席话,我才真正明白了科赫对中国交响乐团的苦心与评价。虽然话匣子一打开就很难一下子停止,但我还是在9分钟之后离开了科赫的休息室,好让他有上场前的准备时间。

音乐会的曲目编排很有特点,曲目的创作年代前后跨越了三百多年。其中有亨德尔创作于1739年的《G小调大协奏曲》,有理查·施特劳斯创作于1889年的《死与净化》,还有现代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《西区故事》交响舞曲。

科赫身着黑色的指挥服,徒手指挥了亨德尔的大协奏曲。整个乐曲处理得细致得体。乐队的整体平衡感很好,层次清晰,音色圆润。尤其是两把协奏小提琴演奏得干净利落,十分老道。

听《死与净化》一曲,是在一片严谨与肃穆的气氛中度过的。它描述了一位故人的回忆、憧憬、奋斗与死后灵魂的升华。

乐队的表现很争气,整齐划一,音色、平衡感和对音乐的处理都很理智。这当然和这位具有严谨传统的德国指挥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下半场是伯恩斯坦的《西区故事》交响舞曲。为适应乐曲的现代气氛,科赫换了白色礼服登台。整个交响舞曲共有9个乐段,在科赫的棒下一气呵成。乐曲时而清澈明快,时而热情奔放。当然也少不了美国式的甜美和激烈。真没想到,一个一脸肃穆的德国人,对美国作品也照样在行。

科赫留给我的印象是敬业与严谨,不是严厉。这后一种感觉,可能其他人也会有同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